倪萍,陈自谦.体内植入物患者磁共振扫描的安全策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s1):205
体内植入物患者磁共振扫描的安全策略
  
DOI: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倪萍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5 
陈自谦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5 
摘要点击次数: 1312
全文下载次数: 1266
中文摘要:
      MR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MR扫描成为一种常规甚至不可或缺的影像检查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体内植入物患者接受MR检查,所以有必要对体内植入物相关MR扫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常见不同类型体内植入物的MR扫描提出部分的安全检查建议。根据体内植入物在磁场中的表现,一般可分为铁磁性和非铁磁性两大类,非铁磁性植入物又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分,体内植入物根据含电路与否又分为“主动”和“被动”。“被动”体内植入物指不含电路或磁化激活元件的植入物,如骨科材料、动脉支架、血管瘤夹、吻合器等,反之就是“主动”的电子刺激器类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脑深部刺激器等。铁磁类产品被明确标注属MR检查禁忌类,目前大部分体内植入物为非磁性,或只有弱磁性。对于采用钛、钛合金等非磁性材料的“被动”体内植入物,同时在MR扫描时不会“发热”,患者植入手术后马上可接受MR扫描。理论上具有弱磁性的体内植入物在强大的静磁场作用下会受到磁场力,从而产生移位或脱落。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已经将这些植入物固定于周围组织,足以抵消磁场的吸力。弱磁性的体内植入物在术后6周植入物周围组织愈合后可以进行MR扫描,否则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磁场的吸力随着磁场强度的提高大幅增大,一定要注意产品关于磁场兼容性的测试条件,如在1.5T测试安全,那么只能在1.5T或低于1.5T的磁场上进行扫描,绝不可在3.0T扫描。MR扫描安全首先要求严格细致的患者筛查,对于体内植入物患者需要进一步清楚植入物类型、植入时间、植入物位置等细节;然后根据植入物类型以及检查部位对执行扫描的风险和该检查对患者的帮助进行综合评估,区别对待;执行扫描时还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扫描序列,将风险降到最低。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